一纸判决如何不惊扰书香?
看执行法官刚柔并济破僵局。
近日,随着最后一批教学设备迁出涉案场地,隆阳区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历时五年的房地产腾退“骨头案”。该案的成功执结既维护了司法权威,更彰显了执行温度,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【案情回溯:拒履判决陷僵局】
2017年3月,保山某投资公司与某民营职业技术学校签订《租赁合同》,约定校方租用其板桥镇某村房地产办学,租期至2019年8月。合同到期后,校方拒不腾退。经诉讼,法院判决校方限期搬离,但其仍未履行。2020年,案件进入执行程序。
【执行破冰:三重困境交织】
案件受理伊始,执行干警便遭遇了复杂局面。经深入现场调查和多方沟通,一个棘手的现实浮出水面:涉案场地内仍有部分学生尚未完成学业。若机械采取强制腾退措施,200余名学生的受教育权将面临直接冲击。一边是生效法律文书必须兑现的刚性要求,一边是数百学子不容搁置的求学之路,再加上申请执行人亟待收回资产的合法权益,三重压力叠加,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僵局。如何破局,考验着执行智慧。
【精准施策:柔性方案解难题】
面对困局,隆阳法院未简单“亮剑”,而是精细“穿针引线”,积极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迅速介入,为在校生制定了妥善的安置转学方案,解除后顾之忧。
同时,执行干警秉持“调解优先、强制兜底”理念,组织多轮协商,创新“双期并行”柔性方案:设置“必要过渡期”保障学生平稳完成当期学业;给予被执行人“合理宽限期”寻找新址、搬迁设备,最大限度减少损失。
干警的真诚沟通、换位思考及法律后果释明,最终融化了坚冰。被执行人认识到违法性及后果,态度由消极抗拒转为积极配合,主动履行了全部腾退义务。这场五年拉锯战,在保障各方特别是学生权益的前提下温暖落幕。
【经验启示:执源治理显成效】
本案是践行能动司法、深化执源治理的生动实践。启示:化解复杂敏感执行案件,需精准实施利益平衡策略,将民生合理需求置于重要考量,是从源头化解纠纷、防止矛盾激化的关键。
司法权威不仅在于判决的铿锵,更在于执行的智慧与温度。隆阳法院将继续坚守“‘执’法为民,志在必‘行’”理念,探索创新执行机制,用心回应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